追梦故事|MIT,出发!西北、杜克、四所常春藤全部抛来橄榄枝!
来源: | 作者:而立留学 | 发布时间: 1247天前 | 988 次浏览 | 分享到:

 学生背景

本科: 美国TOP30院校

专业:数据科学

GPA: 3.9+

GRE:330

 

录取院校 (全美综排)

Columbia-Data Science (全美第3名)

MIT-Business Analytics (全美第4名)

UPenn-Data Science (全美第8名)

Northwestern-Analytics (全美第9名)

Duke-MSBA(全美第12名)

Brown-Data Science (全美第14名)

Cornell-Data Science (全美第18名)

我的研究生申请项目是data science和business analytics,经同学介绍,一年前找到了而立留学。回顾我的申请,在而立留学全透明的申请流程中我也学到了不少申请知识,最重要的是提前准备好该做的,按照规划的时间线完成。在这里分享一些经验,希望能尽量帮助到大家。

本科学习注意事项

对于研究生的申请,GPA是相对客观的衡量学术能力的标准,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我觉得大家可以提前规划好自己的选课,同一节课不同教授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data science同一节课不同教授对project跟exam的侧重不同,建议多咨询学长学姐的经验,选出适合自己的教授和课。比较水的General Education课有时候也是拉高GPA的好机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专业课的成绩。良好的选课策略可以让大家更轻松地获得高GPA, 也又有助于匀出更多时间去寻找校内的research机会。另外,大家可以在尽早地上一些侧重实际应用的专业课,有助于实习的申请。

标化

标化一定是越早搞定越好,可以为后面的实习/申请准备留出更多时间,提前解决也会少一些压力。Data的项目需要的是GRE,我认为GRE不是一个适合长线准备的考试,而是需要短期的强度稍微高一些的训练效果会更好。GRE主要考查的是词汇量,我是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上网课背单词刷题然后直接去考完。GRE的考量维度跟其他申请的因素相比单一太多了,所以达到目标分数就好,没有必要为了刷高分浪费过多时间。

实践

我的research和实习经历不算丰富,是我相对薄弱的地方,但是跟我的专业都比较契合。大U的research资源虽然多, 但是因为学生人数多,还是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校内research机会。可以多留意每学期开始前department发的research opportunities的邮件,还有每学期第一节或最后一节专业课教授一般也会有research机会的介绍。对于比较擅长或者感兴趣的专业课,可以多去教授的office hour问问题和交流,一般教授也都会愿意提供一些research的资源,跟教授熟悉了也方便向他们request推荐信。关于实习,应该合理地规划好每一个暑假,一定要提早准备,合理地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最好找到能和自己专业课所学知识紧密结合的实习,从而为文书中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链做好铺垫。

文书

文书的准备是需要仔细地将自己的学术和实践经历中的点连成线的过程,我觉得一封足够强的文书是可以对申请结果起到决定性影响的。研究生的申请主文书基本上都注重在论述本科的学习和经历能如何支撑你在申请的program中进一步发展。因此,要筛选出最能证明自己实力的experience,并且和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相结合。要把控好论述的度,既要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实力,也不能过于赘述自己的成就。王老师通过对我经历的整理和我未来职业规划的分析,帮助我梳理出了一条完整的逻辑。文书老师帮我精炼地修改了我的语言,完整地呈现了我想要表达的效果。对于每个program不同的小文书,而立留学的老师们也仔细地帮我整理了每个program可以与我的经历相结合的部分。王老师对文书细节的把控和整体思路的指导让我的文书得以高效率地完成,而立留学负责的态度也给我的整个申请过程和结果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推荐信

Data的项目一般需要3封推荐信,我的两篇来自于教授,一篇来自于实习的mentor。学习的教授一般都会比较愿意写推荐信,前提是他们需要对你有印象,并且要尽量在他们的课上取得比较突出的分数或者积极参与他们的research。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提前向推荐人request推荐信,最好能在大四开学前得到推荐人的确定。尤其是对于大U的教授来说,他们日常比较繁忙,因此要给他们足够的准备时间。教授一般会要求你提供一下你的申请材料,比如主文书,简历和成绩单。有些教授也会要你提供跟他们的interaction的细节去帮助他们回忆起来。所以大家可以在课上问问题并且多去office hour刷脸,尽量能加入推荐人的research。而立留学的老师们会根据我的背景帮助我选出适合我的推荐人,并且根据每个program的deadline跟踪整个推荐信提交进程。

面试

回顾我的申请过程,其实每个学校的面试内容在behavior question上其实相差不会太多。中介团队每次都会详细的帮我准备好每一个学校的面经,我也会将一些比较常用的问题提前准备好。王老师也会帮我梳理每个program不同的特色和侧重点,从而让面试官在面试中感受到你对他们program的重视和了解。在日常学校的project或者实习科研中,可以记录下一些比较重要的时刻,尽量能找到足够多的经历去多方面地展现自己的学术和工作能力。面试前王老师帮我做的mock interview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环节,帮助我梳理好思路。Data的项目有些会有technical的面试,推荐大家保存好自己做的比较出色的data project,并且多注重日常专业知识的积累。其实拿到面试已经是说明program对你的认可度,回答的内容固然重要,但从容和自信的应对也是面试官考察的重要因素,所以还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冷静应对。

(以上文稿由申请同学提供,经授权,由而立留学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