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故事|豪取六个顶尖金融项目!哥大商学院,我来了!
来源: | 作者:而立留学 | 发布时间: 1247天前 | 1085 次浏览 | 分享到:

 学生背景

本科: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专业:经济学+数学

GPA: 3.9+

GRE:162+170


录取院校

Columbia-Financial Economics (全美第3名)

UChicago-Financial Mathematics(全美第6名)

WashU-MSF (全美第16名)

USC-MSF (全美第22名)

NYU-MSFE (全美第29名)

McGill-MMF (加拿大第1名)

本科阶段学习正式结束后终于有时间来复盘一下我的研究生申请。金融/商科研究生申请的时间线相比其他项目都要提前一些,因此尽可能早得准备好自己的package很重要。其实很多事情我当时也没有特别仔细地规划过,但如今回过头来非常庆幸当时自己这么做了,或也反思了一些当时没做对的选择。所以今天在这里聊一聊我的申请季,如果能对大家的申请起到一点帮助也是我的荣幸。


GRE/GMAT

我的情况是只考过GRE,没有考过GMAT。大多金融项目是两个都接受的,除了一些偏金工的项目表示更倾向GRE。所以选一个考就可以了。

首先,标化一定是重要的,而且标化搞定得早,后面会轻松很多。但标化其实也不见得就那么重要,因为和你的GPA、经历、文书、面试等相比,它考量的维度实在是太单一了。因此达到目标分数即可,没必要反复刷超高分。GRE总体而言是个“认字就行”的考试,比起学术水平可能更需要的是你的应试能力。我的情况是在大二暑假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专注于背单词刷题上课后一鼓作气考完即结束了。个人觉得这样的安排是非常高效的,没有在这项上牺牲过多的时间。

美本学习、选课

比起GRE,GPA更能反应你长期稳定的学术水平和学习能力,所以在我看来是越高越好的。且对于申请研究生而言,美本GPA的重要性是不亚于科研/实习/活动背景的,因此学校里的课业是千万不能落下的。想要有一个高的GPA,首先最主要的自然还是自己的努力,但有时候也可以善用学校的PNP(Pass/No Pass)政策和比较水的GE(General Education)课拉高你的GPA(但这一定不是主要的)。

选课策略,一方面是该上的专业课一定要尽早上,例如本科读经济的朋友们econometrics这门课一定是能多早上多早上,非常有助于早点开始找实习和科研。同时在早早修完专业课后也能有时间去选修一些你感兴趣、但没那么technical的课,或许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GE课的选择建议多听听学长学姐和过来人的意见,最高效地去满足学校这些硬性要求。专业课除了完成学校的要求,也可自行去查看目标项目的prerequisites,或者直接咨询中介老师有哪些有助于申请的课程。

另外就是要学会自己积累在学校的学习成果,例如在课上做过的project,学会的每一个小技能,都可以用来丰富你的简历,并成为你面试的时候很好的谈资。

科研/实习

我觉得自己的科研和实习背景没有特别出色,但比较幸运的一点就是我大一大二暑假都有实习。特别是大二暑假,本来想着要弄GRE要不实习就算了别把自己弄那么辛苦,但最后还是逼了自己一把在闭关读GRE前无缝衔接做了份实习。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有不少的收获,成为了后面申请面试和文书中一段很好的谈资。也正是因为我大一大二就做了两份实习,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金融项目对无全职工作经历的学生的实习最低要求,所以即使大三暑假因为疫情我没有办法回国实习,也没有花费额外的时间和金钱在实习焦虑上。虽说如果能再有个实习肯定会让我的package更强,但从结果来看也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我的两段科研经历,一段是来自我大一一节课的教授。在上过她的课后我非常惊喜地收到了她主动给我发的说如果我将来需要,愿意为我提供推荐信的邮件。收到这封邮件后我主动向她提出希望有接触research的机会,并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为她的项目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这位教授不仅为我提供了推荐信、科研机会,还给了我很多学术上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意见。因此正如前文所说,一定要认真对待学校里的课业,有些机会会在不经意间找上门。另一段科研经历是来自department的资源。刚刚加入这个project的时候我的technical skill还不太过关,但教授和PhD students都非常有耐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获得了很多学习和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

所以对于找科研和实习的总结,一是一定要从早准备,走一步看三步;二就是要学会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三就是一定不要怕拒绝和挫折。

推荐信

申请金融项目一般需要准备三封推荐信。我的全部来自于学校里的教授,实习经历比较丰富和突出的同学有一封可以找实习的mentor写。因为我和这几位教授都或多或少有建立联系,所以在邀请他们写推荐信的时候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教授们其实都非常nice,而且关于申请他们都懂的,所以不要害怕向教授提出推荐信的需求。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早早向你的推荐人提出要推荐信的请求。一方面是你无法确定教授是否会同意你的请求;另一方面就是教授在做决定前后一般会要求和你聊一下你的申请或者直接要你的申请package,你需要给足他们时间去了解你的申请目的,以及撰写和提交你的推荐信。从你发出推荐信请求到你的推荐人提交好推荐信的这段时间不是你可以控制的,因此更要为他们留足时间。我是在大三暑假结束前联系并确认了我的三位推荐人。接下来就是初步准备我的主文书以及确定选校。而立留学的老师会根据项目的要求和推荐人的背景帮你分配好推荐信,也会根据每个项目开启和截止申请的时间尽可能集中地向推荐人发送推荐信提交链接。

文书

和本科申请文书不同,研究生申请文书不是讲一个故事,而是论证你所做的准备足以支撑你接下来的研究生学习。因此写作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就是直接地回答问题并且在回答中展现出你的长处以及你和项目的匹配性。除了主文书之外,金融项目一般都会有很多的小文书,所以每个项目都要单独对待。我很感激我的留学顾问老师会帮我安排好提交的顺序,依次将每个项目的所有文书总结到一起,并备注好写作重点再给到我。在写作过程中,比起抠语言,我会更多地跟中介老师交流内容的适配性以及逻辑的流畅度。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赘述你所做过的事情,而是争取写出来的每一段经历都要和你的某种能力、职业以及学习目标挂钩。而立留学在文书方面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现在看一下我的文书材料,从初稿到定稿,我所有的essay修改过的文稿多达120个,而所有的这些努力会和申请结果有直接的关系。

面试

面试基本上是金融/商科申请的一个必经环节。如果一直没收到面试那在放榜日就只能期待个奇迹了。申请季前我非常担心自己的面试,特别是机器面,就很害怕自己会卡壳。然而我收到的第一个面试就是机器面。中介老师提前给我整理收集了网上能找到的所有面经,我紧张到这么多题全部都提前把回答写好背好了。老师也在面试前和我进行了mock interview,其实给了我非常大的信心,也对我的回答进行了很细致的逻辑上的改进。一开始的我对待面试真的极其谨慎,但大量的前期准备其实也是一劳永逸的。之后的面试我都只需要复习下文书、准备下具体的why school、以及翻下老师整理的面经补充几个回答即可。金融/商科面试很看重内容和逻辑。Technical的问题其实问到的比较少,也比较难准备,主要就是看你自己平时的积累了。其余的问题,或是behavioral的,多找面经多准备几个小故事;或是围绕着你自己的经历和背景的,熟悉自己的package即可。比较重要的面试技巧就是要扬长避短,本质其实也是要非常熟悉你自己的package。其实拿到面试之后你被录取的概率就已经很大了,所以一定要准备充分且自信大方地去面对。

(以上文稿由申请同学提供,经授权,由而立留学编辑发布)